傈僳族历来有尊老爱幼的品德,青年人或晚辈,对老人或长辈,从语言到行动都有一定的规则,说话要和气,声调要低,不能大声吼叫;长者坐的上方不能随便去坐,传烟递茶先要敬长者,并用双手捧上。路上相遇时,同辈间要互相亲热打招呼,碰上老人即使不认识,也要侧身让路。傈僳族足一个敢上刀山,敢下火海的民族。同路相逢,并肩前进时,彼此分拙过宽的携带物。傈僳族还保留有原始互助的习惯,如遇婚丧娶嫁、修盖房屋,都要相互帮助。这种帮助从不计报酬,不讲价钱。对老弱孤寡和穷困者,都有进行扶助的义务。傈僳族一般出门不带口粮,不论相识与否,到哪家吃哪家,都有款待客人的美德。一般喜欢与友人或客人饮“同心酒”。傈僳族认为拒绝帮助的人,就是等于断绝别人对自已的帮助,结果自已会孤立无援。对运村遥寨相隔数年后会面的友人,从语言、行动都有一定的习惯规则,如与他(她)讲话,要格外热情,声调要低,递送茶、酒、烟和饭,要用双手恭敬地端递;闲住期间,要杀猪鸡款待;友人起身回家时,主人要带领全家相送。
香港客家的寿诞礼仪
做生日
客家人与各地的习俗一样,每年做一次小生日,十年做一次大生日,但以做大生日较为普遍。从十岁“启十”起,一直做到四十或五十岁,到了六十以上,可称为祝寿。做生日要吃寿面和荷包蛋,示意长寿百岁。
祝寿
祝寿时,出嫁的女儿要送来大公鸡,还要送寿衣、寿帽、寿饼、寿鞋、寿袜,从头到脚一整套,父亲做寿,同时也要给母亲送上一整套,此外还要送来寿轴、喜炮、寿烛、公鸡以及寿桃、寿面、寿饼、寿酒、寿肉等。其他人来祝寿,一般亲友送寿幛、寿联,或者再加上送礼金。
不少地方,七十岁以上高龄、子孙多、家境较好的老人祝寿,要举行拜寿仪式。
客家人生日和祝寿,是知情人自行送礼,上门祝贺,先贺后请;除内亲、至交有发请贴外,不贺不请。
商务礼仪的禁忌坐姿
坐时前倾后仰,或是歪歪扭扭,也不可双腿伸得远远的, 抖腿、摇腿、跷脚、两腿过于分开都是商务礼仪的禁忌坐姿。
坐在椅子的前半边,身子稍向前倾是表示谦虚,但与人交谈时,坐得过于萎缩前倾,就是一种阿谀了。
正确的坐姿是:入座时要轻稳,走到座位前,转身后退,轻稳地坐下,女子穿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向前收拢一下再坐下。上体自然坐直,立腰,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膝上,也可以放在椅子或沙发的扶手上,掌心向下;双膝自然并拢,双脚平落在地上。
坐在椅子上,至少应坐满椅子的三分之
礼仪是什么的总称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不能只把礼仪定位在“社会交往”范畴。最早的礼仪是祭礼,那可不是“社会交往”,那是人们在用心跟鬼神和大自然交往。并且,即使在现代,很多礼仪,也不是社会交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