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联或寿屏,也有赠送寿面、寿桃和寿星图的。寿幛、寿联上多写“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祝辞。举行仪式时,晚辈还要向老人跪拜祝寿,俗称“拜寿”。一般农民不庆寿,只改善一下生活以示庆贺。
忻州民俗礼仪——寿宴
寿庆——生日家中成员生日,全家吃面条,称“长寿面”。今更重视儿童生日,添衣物,送玩具,备办生日蛋糕、生日烛。小朋友亦携礼品来庆贺,主家则以蛋糕糖果分送幼儿园小伙伴。做寿老人做寿,外甥与女婿都要送厚礼,其中必有长寿面、寿桃、寿糕、红烛。昔时富贵人家,寿桃高达一米多,上插米塑戏曲人物,配以寿屏、寿嶂。寿堂上,礼品列陈,红烛高烧,敬过祖宗神祗,晚辈按辈份跪拜祝寿,送上寿面,寿翁寿婆分“寿钱”。而后亲友前来祝寿。送五福永嘉楠溪江两岸有送五福祝寿之俗。“五福”即在布上绣上五只蝙蝠,以蝠谐福,称为“五福拜寿”、五幅系指长寿、富有、康宁、积德、善终。丧葬——亲人病危,晚辈日夜侍候在侧,直至亲人呼吸停止,谓之“送终”。如因故不能见老人最后一面,常以为憾。出殡人死后,沐身,更衣,移遗体,报丧,入棺,落钉。家人牵手绕棺三圈,称“围丧”。出殡队伍中有六角香亭,供香炉、木主,容轿是悬图或放大照片。棺木四周素绣白围,上置纸扎,男龙女风,儿子丧冠、麻衣、执丧杖,扶灵拒,亲属拥香亭、容轿,亲及在后相送。80年代后期,某些地方做白事糜费无度;送殡队伍由摩托车队、自行车队开路,一路鸣鼓乐,放爆仗,还有许多花圈挽幛,所耗以万计。设灵堂中堂挂白帏,方桌置供品、香炉、木主,两旁列纸扎金董玉女、金山银山。油灯长明,一日三餐供膳,敲三响小锣,谓之“拿饭”、亲友吊唁,上香、叩头,焚化纸箱,孝子稽颡在侧。每七日做一次佛事,清和尚念经、放焰口,称”做七”。历“七七”49日结束,称“断七”。现城乡经殡葬改革,丧仪从简,市区实行死后火葬。
青岛生礼民俗
生儿育女是夫妻的最大愿望,也是一个家庭的大喜事。 在青岛民间,妇女怀孕要说“有喜”或“得喜”婴儿降生要说“添喜”,给亲友传送生育信息称“报喜”,亲友前来庆贺称“看喜”。另外,还有喝喜酒、吃喜面、蒸喜饽饽、送喜蛋等等,喜字几乎贯串着妇女生育的每个过程。
->;招喜
孕妇平安分娩后,家里要办的第一件事是“挑红”就是在大门上挂一块红布,告示乡邻孩子已经平安降生了。莱西等地还要在屋门上挂一桃枝,桃枝上用红线系着葱、枣和栗子,寓意孩子将来聪(葱)明,早(枣)日成家立(栗)业。“挑红”实际起着报喜的作用。 婴儿出生的当天或第二天,女婿要亲自到丈母娘家报喜,胶州一带报喜的时间因生男生女而不同,生男是第3天,主女是第6天。报喜时带500克(即l斤)重的馒头20个,娘家全部留下,再回送鸡蛋、小米和小孩尿布、衣被等。 乡邻们见到“挑红”后,即主动到产妇家贺喜,俗称“看欢喜”、“送汤米”,礼品多为鸡蛋和红糖。
->;过三日
添喜的第3天,给婴儿过“三日”,要宴请亲朋吃喜面、喝喜酒,还要向乡邻家送喜蛋,一般送6个或9个。喜蛋是染红的鸡蛋,即墨一带生男孩的人家在喜蛋上划红囵;生女孩的在喜蛋上点红点儿.平度等地还把喜面迭往本族各家,共同庆贺家族又添新丁。
给孩子命名也是“过三日”的一项内容,乳名(小名)多是由祖父母或父母等长辈提前起好,在这天向亲友宣布,入学时请老师或识字解文的人起学名(大名)。
过去,男孩多以吉祥字为名,如大贵、长富、来顺、有财;女孩多以时令花卉为名,如春兰、秋菊、桂香、冬梅。有的名子则寄托着父母的某种愿望,连生几个女孩希望有个男孩的多给孩子起名叫“招弟”、“领弟”、“盼弟”、“增弟”等;怕孩子夭折则叫“留住”或“狗剩”等。 建国后,许多名干都带有时代色彩,如建国、建军、建社、卫东等。 如今,人们多给孩子起一个名子,不再分乳名、学名,又多喜欢两个字的姓名。小时只是把名重叠一下,如玲玲、朋朋、薇薇、荣荣等。
->;搬满月
婴儿降生一个月要“过满月”。给婴儿理发,俗称“铰头”。铰头要在上午进行,请族中未婚姑娘在婴儿头上自下而上铰三圈,铰下的胎毛用一张面箩接住,再用红布包好,缝在婴儿的枕头里。铰头时须有舅舅在场,如舅舅不在,则在小孩身旁放一个蒜白,谐音“舅”,代替舅舅参加。下午,由舅舅搬回去住,叫“搬满月”。
西藏民俗及礼仪禁忌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31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
22位用户关注
21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6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