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要生在苏州,死要死在徽州”。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徽州,旧的丧葬之事,的确是不同一般。人们对死的重视,从婚嫁时置棺木作嫁装到五六十岁即“办前程”(后事)可窥一斑。谚称“六十不办前程,死倒别怪儿孙”。因此一般人到五六十岁,便开始为自己准备“前程”,备置棺材,请风水先生选取“风水宝地”,作为葬身之所。棺材一般都用杉木,普通关才是“十二斗”(由十二块板做成),上等棺材为“十斗”,最差的“十八斗”。棺材叫“寿木”,寿木完工,至亲好友送礼庆贺,祝愿主人百年长寿。安葬之地要有“来龙”、有“下手”,朝山秀丽、望水来临的“牛眠大地”,地选好后建生坟,俗称“作风水”。旧时丧葬礼俗亦极为隆重以至过于繁琐,大致可分为“送终、报丧、入殓、请七、出丧、安葬”等等。
送终:老人病危,家人站立床前,听候交待后事,老人神情有变,即将咽气,已出嫁的女儿要回避,儿孙立病榻前,高声呼唤,直到咽气,全家人跪在床前嚎啕大哭,此为“送终”,远方的儿孙须在老人咽气前赶到家,否则就被认为没有能为之送终,或者说是没能尽孝,是一大憾事。
报丧:完成送终前后的种种程序后,便向亲友报告死讯,此为报丧。休宁县的报丧者,是执一伞进门,将伞尖向下竖置大门里侧,亲友一见便知。黟县是把伞挂到堂前左边的椅背上,然后坐在对面座上,口报:你家....多谢”了。
入殓:将死者裹棉穿戴整齐入棺,谓之“入殓”。各地均有专事为死者入殓的人,有求必应。
请七:丧亡之日起,每7天为一七,七七共49天,逢七,儿孙们备香烛贡品,在灵前或坟上祭奠,俗称“请七”。
出殡:由于选择坟地或其他原因,停柩做丧,最短3天,最长经年,一般是49天,把灵柩送往墓地,谓之“出殡”。
安葬:出殡前,先请风水先生选定坟地穴位,破土挖坑,坑内倾石灰。灵柩到达,坑内再烧一些豆萁麻拮,并留火种,然后才能陈棺摆正。还要宰雄鸡淋血于棺盖,放爆竹,烧纸钱,最后一次焚香跪拜。
什么是仪态礼仪
仪态也叫仪姿、姿态,泛指人们身体所呈现出的各种姿态,它包括举止动作、神态表情和相对静止的体态。人们的面部表情,体态变化,行、走、站、立、举手投足都可以表达思想感情。仪态是表现个人涵养的一面镜子,也是构成一个人外在美好的主要因素。不同的仪态显示人们不同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教养,传递不同的信息,因此仪态又被称为体态语。
简述面部礼仪的基本要素
头发、牙齿、脸部皮肤、耳朵。头发:头发是人体制高点,容易引起注意。因此要常洗头,确保头发不粘、不打结,没有发屑,没有汗酸味。
牙齿:牙齿卫生是仪容整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洁的牙齿被认为是沟通的障碍。
脸部皮肤:男性皮肤多油或偏油性,多洗脸,消除系统腺体排出的皮脂和污垢,保持面部皮肤的清洁。
耳朵:耳朵应保持清洁,清除耳垢和修剪头发。耳朵里沟回很多,容易藏污纳垢,要注意仔细清洗。清除耳垢时,不要在公共场所做。不要损坏鼓膜。若有耳毛生长到耳朵外面,立即修剪。
塔吉克族礼仪习俗
塔吉克族重礼节,热情好客。对来访的宾客或要求 投宿的过路人,不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欢迎,谒诚款待 。通常是要选一只肥美的羊羔呈送到客人面前,若客人 满意,才牵出去宰杀、烹煮。用餐时,主人先敬客人一 碗羊肉汤,再端上大盘的“手扒羊肉”。客人若先从盘 中取一块献给忙碌的女主人,主人将更加高兴。接着, 主人要先将羊头献给席间最尊贵的客人,待客人割下一 块肉时,再把夹着羊尾油的羊肝分别献给各位客人,以 示敬重。之后,大家开始蘸盐水吃肉。
为增添席间的欢 乐气氛,青年人要竞相比赛折羊骨,即用双手握住油滑 的羊腿骨轮流用力折。这是技巧和力气的较量,折断者 受到大家热烈地称赞。晚上,在主人的热情招呼下,睡 在温馨的房间里,别有一番异乡情趣。
塔吉克族民风淳朴、敦厚,社会道德高尚,凡到过 塔什库尔干的人,都会为这里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民族和睦,社会安定而惊叹不已。在当今社会,它确实 堪称一奇!
塔吉克族世居的丝路古道枢纽塔什库尔干,当东西 方海上交通发展以后,曾陷入了一个漫长的荒凉与沉寂 的时代。但是,在2 0 世纪5 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 义四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原来长 期封闭落后的西陲高原,一跃成了祖国大西北对外开放 的前沿。
在“重振丝绸之路”建设方针指引下,一条更 加宽阔的全新的喀拉昆仑国际公路,穿越全县直抵中国 与巴基斯坦交界的红其拉甫山口。如今,每天在该县的 红其拉甫口岸,不仅有大量满载货物的车队东来西往, 穿梭而过。而且还要迎来送往大量我国和世界各国出入 境的观光旅行者。当那一批批外国友人沿着当年中国高 僧唐玄奘走过的道路,跨过葱岭,来到中国进行经济文 化交流时,首先受到的是塔吉克族人民诚挚热情的款待 ,看到的是塔吉克族绚丽多姿的文化,敦厚朴实的民风 和令人叹服的文明与繁荣。
21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61位用户关注
77位用户关注
20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
9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