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生育保险的现状是两种实行制度并存,第一种是由女职工所在单位负担生育女职工的产假工资和生育医疗费,女职工怀孕期间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2、第二种是生育社会保险,参加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用人单位,应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个
1、生育保险的现状是两种实行制度并存,第一种是由女职工所在单位负担生育女职工的产假工资和生育医疗费,女职工怀孕期间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
2、第二种是生育社会保险,参加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用人单位,应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费。
3、参保单位女职工生育或流产后,其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生育津贴按照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生育医疗费包括女职工生育或流产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超出规定的医疗服务费和药费由职工个人负担)以及女职工生育出院后,因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
要领取生育保险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在职人员必须按规定参加社保,生育时累计缴纳生育保险满12个月以上,生育的当月和补缴生育保险费用的月份不计算入内。失业人员必须办理失业登记,申领流产或计划生育手术补贴的须当月有生育保险缴纳记录;
2、在符合国家规定设置妇产科的医疗机构分娩、流产、实施计划生育手术;
3、符合国家、省、市计划生育规定。也就是说,只要符合国家基本国策,二胎也能领取。
4、待遇申领时效:生育的次月15日起,方可受理申领,逾期超过六个月未及时申领者,不再受理。
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六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二)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生育保险如何领取。生育保险的领取是申请人提供计划生育证明等资料;到医疗生育待遇审核部门办理;符合条件即可办理,凭办理凭证即可到银行领钱。
根据《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第四条,生育保险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由企业按照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建立生育保险基金。
可以的,丈夫的生育保险,妻子是可以享用的。
如果丈夫是累计参加生育保险满一年的职工,其未就业配偶只要是符合国家计生政策的分娩,就可以享受生育保险的生育医疗费待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1. 手术费报销:做计划生育相关手术时,费用可以报销,男性也有这种手术,比如节育手术,只是需要的人不多而已。
2. 陪产假:老婆生孩子期间,你可以享受几天陪产假,具体看各城市的规定,当然也要看你们公司配合不配合。当然,也有要求,必须连续缴纳这生育保险12个月以上且在缴状态。
3. 生育补助金:生育补助金分成两个,可以重叠领取。第一个金额比较大,叫做生育津贴。你老婆生孩子期间,你可以领取一份额外的工资,总额不低于你所在单位平均工资水平下的98天工资。不过,这个生育津贴领取的前提是,你老婆必须是失业人员。这个流程中比较难的就是提供她的失业登记证。
到账时间咨询社保部门。生育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在职工产后或手术后18个月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申办时应填报《职工生育待遇申领表》,并提供以下资料:
1.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核发的生育证明;
2. 生育医疗证明、门诊病历、出院小结、计划生育手术记录等原始材料;
3. 婴儿出生证。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用人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将生育保险费用拨付给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并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生育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发给职工。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为职工办理生育保险参保手续的,职工发生的生育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生育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
1. 上网查询
登录所在城市的劳动保障网或社会保险业务网站,点击“个人社保信息查询”窗口,输入本人身份证和密码(密码是你的社保证编号或者身份证出生年月),即可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2. 社保中心查询
可以携带身份证到当地的社保中心工作大厅,请工作人员帮你查询。
3. 电话咨询
工作日时拨打劳动保障综合服务电话“12333”进行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
1、首先维护社会公正公平。众所周知,生育保险是女方怀孕才能享受的保险,男方交生育保险几乎领不到好处,合并两险,男女都交一样的医疗保险,可以体现男女平等原则。节省人力资源成本,方便管理;这也体现政府简政嘛。
2、其次扩大保险的覆盖面。推行全民参保;生育保险在相当一些地方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客观上造成了企业实际上参保率不高;一般人只在乎养老和医疗;再加上生育保险金缴纳缺乏强制性,一些企业能不缴就不缴。合并两险就能扩大收益人群喽。
3、最后在职职工参加医保即等同于参加生育险。生育险基金并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统一征缴、统一支付。所以,并不是五险一金变成了四险一金,而是合并到了一起,更规范了。
1、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用人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将生育保险费用拨付给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并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生育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发给职工。
2、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为职工办理生育保险参保手续的,职工发生的生育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生育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
3、生育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在职工产后或手术后18个月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
自己缴纳社保,是不能享受生育险的。
生育险参保人群的主要一个条件就是职工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的职工,包括男职工,都应当参加生育保险。
而个人缴纳社保的,属于个体户或者自由业者,那么是不允许参加生育保险。
前提条件就是劳动者,而个人缴纳的不属于报销范畴。
职工缴纳项目: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其中的生育保险在生宝宝的时候可以直接报销。
1、单位社保专干持所需资料到指定地点申请报销,并如实填写医疗费用报销信息登记表。
2、经办机构人员受理资料,并对资料是否齐全、真实进行审核。
3、审核无误后,进行信息录入,签收并打印回执单。
4、申报后15个工作日内,经办机构完成对医疗费用的审核和结算。
5、通过银行将报销费用划入参保人员提供的银行存折或银联卡或医保个人账户卡。
6、通过手机短信告知参保人员报销费用、支出单号码。
一、生育保险基金以生育津贴形式对单位予以补偿。补偿标准为:女职工妊娠7个月(含7个月)以上顺产分娩或妊娠不足7个月早产的,享受3个月的生育津贴;难产及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妊娠3个月(含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流产、引产的,享受1个半月的生育津贴,妊娠3个月以内因病理原因流产的,享受1个月的生育津贴。生育津贴以女职工产前或计划生育手术前12个月的生育保险月平均缴费工资为计发基数。
二、生育营养补贴与围产保健补贴,凡符合享受国家规定90天(含90天)以上产假的生育女职工可享受生育营养补贴300元、围产保健补贴700元。
三、一次性生育补贴,原在单位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失业后,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时,可享受一次性生育补贴:流产400元、顺产2400元、难产和多胞胎生育4000元,对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其配偶未列入生育保险范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第一胎时,可享受50%的一次性生育补贴。
北京生育保险报销时间:
办完生育津贴申领手续的次月中下旬生育津贴能报下来,能到账。
【法律依据】
《北京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
第六条生育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
(一)企业缴纳的生育保险费。
(二)基金的利息。
(三)滞纳金。
(四)依法纳入生育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1. 生育保险其对应的计算公式为:生育生活津贴+生育医疗费用补贴。
2. 这其中生育生活津贴是由:缴费基数×产假时间计算而来的,而缴费基数是指的上个年度内的职工平均收入作为计算依据的。
3. 而生育生活补贴则是由一个固定数额组成的,这种补贴各地可能都不一样。
到账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根据生育保险政策规定,生育津贴必须由用人单位进行申领。
企业必须在女职工生育次月的20-25日,在社保中心财务部扣款后携带规定资料前往当地社保机构办理申领手续。
一般在申领月份的次月中下旬生育津贴款项到达单位账户上,再由单位支付给个人。
【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生育保险医疗待遇:女职工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内因生育发生的医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按照以下定额标准进行补偿:妊娠7个月以上(含7个月)早产、顺产和实施助产手续生产的,按每次生育2000元定额标准补助。
分娩时遇有难产实施剖宫产手术生产的,按每次生育3500元定额标准补助,符合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用人单位的男职工,其配偶生育第一胎,且配偶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的,从生育保险基金中给予一次性医疗费补助,补助标准为定额标准的50%(顺产2000块,剖腹3500,女的没交生育险,男的交了,可以领上述金额的一般)。
申请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时必须提供的材料,符合“实施办法”规定的职工,应在产后或术后3个月内向指定的生育保险经办机构申请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申请时需提供下列材料:参保人员本人身份证、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医疗机构出具的生育医学证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男职工享受生育保险一次性医疗费补助的,还应提供结婚证和生育医药费原始凭证。
12位用户关注
77位用户关注
53位用户关注
70位用户关注
63位用户关注
36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