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计主体和法律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下面一起来看看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是什么。1. 概念不同。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的监督的组织,一般来说,一个独立核…
计主体和法律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下面一起来看看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是什么。
1. 概念不同。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的监督的组织,一般来说,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都是一个会计主体,比如,一个公司、一个商店、一个车间、一个家庭,都可以成为一个会计主体。法律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通俗地讲,就是有资格在法院打官司的单位,或者,有资格成为原告或被告的单位。比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都是法律主体。你可以起诉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但是你不能起诉一个车间,因为这个车间不是一个法律主体,他只一个会计主体。
2. 包含主体不同。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比如企业内部的某个单独核算的部门。一般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大于法律主体。因为只要是一个法律主体,无论其规模多大,也无论其采取什么样的企业组织形式,它都必须要有自己的会计工作,进而成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
3. 条件不同。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但并不是所有的组织和单位都能成为法律主体,只有那些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和单位才能成为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比如说,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设置会计核算体系描述属于该空间范围的资金运动。可以成为会计主体的经济组织还包括:企业、企业集团、事业单位等。
会计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具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
2、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它活动;
3、实行独立核算,提供反映本主体经济情况的会计报表。
1、直接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和职工等,其共同特征是与企业有着正式的契约关系,对企业的资产和经营成果享有不同的要求权,并受到《公司法》、企业法、《劳动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保护。
2、间接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社区、消费者、商业伙伴、竞争者等,其共同特征是自身利益会因企业的活动受益或受损,但是由于与企业的契约关系是非正式或者是隐性的,他们不能直接对企业的资产和经营成果行使索取权,而只 能依据法律法规间接地主张其权益。
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
单位负责人负责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
母子集团都是会计主体,母公司是法律主体,子公司不是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母子集团公司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不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从空间上对会计核算范围,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单位,一个会计主体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企业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独立地记录和核算企业本身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而不能核算、反映企业投资者或者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
会计主体不等同于法律主体。
在会计基本假设中,会计主体不同与法律主体。一般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大于法律主体。
任何企业,无论是独资、合资还是合伙,都是一个会计主体。在企业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为了便于掌握其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收支情况,可以将分机构作为一会计主体,要求其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此外,在控制经营的情况下,母公司及其控制的子公司均为独立的法律主体,各为一会计主体,但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也可将母公司和子公司这些独立的法律主体组成的企业集团视为一会计主体,将其各自的会计报表予以合并,以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就是说,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违规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会计主体有企业集团、企业、企业的分厂、企业的车间或事业部,都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一般而言,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会计主体的含义
进行会计核算,首先要明确其核算的空间范围,即为谁记账。会计主体假设是指假设会计所核算的是一个特定的企业或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尽管现代企业归投资者所有,但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包括该企业投资者或债权人经济活动,或其他单位的经营活动。
指会计上假设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关注的中心是企业而不是业主、合伙人。
会计主体假设产生的原因在于恰当地维护业主投入到企业的资本的需要。
会计主体条件条件
1、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
2、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
3、会计上实行独立核算。
会计主体假设扩展为企业主体和虚主体,并引出了虚主体如何建立会计程序,提供会计信息的新课题。
企业主体指企业会计只核算企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虚主体指网上公司经济活动。
会计核算主体是现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之进行探讨,有助于会计学界从更高层次理解和把握会计基本理论问题,主要讨论和研究经济方面的问题,有四类主体:
指有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会计客体的会计人;指单独进行核算的经济实体;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单位;指具有独立资金和经营业务,单独进行核算的单位。
66位用户关注
91位用户关注
63位用户关注
33位用户关注
10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
27位用户关注
60位用户关注